当466.25的总分甩开第二名40多分时,没人想到这竟是中国队当天最后的欢庆。
女子1米板赛场的热身区,陈佳正在反复揉捏右手腕的肌贴。
三周前训练中磕碰跳板的伤处,在聚光灯下绷出青筋。
第一跳她的105B向前翻腾两周半屈体还算平稳。
62.40分排在第四位,落后基尼7分。
看台上的澳洲助威团举着“Madison Can Fly”的灯牌格外刺眼。
真正的崩塌在第三跳降临。
陈佳的305C反身翻腾两周半抱膝动作,起跳时身体明显歪斜。
入水刹那炸开的水花溅湿裁判席文件,25.50分的大屏成绩让全场倒吸冷气。
这比她的预赛同动作得分暴跌37分。
教练组紧急翻看训练录像时,她独自蜷在休息椅用毛巾盖住头。
大运会上她曾用这个动作拿下过68分。
转播镜头扫过医疗包旁的肌效贴,上面印着模糊的血渍。
隔壁跳台的基尼刚完成203B向后翻腾一周半屈体。
44.85分的普通分数,却因陈佳的崩盘让她意外升至榜首。
银牌希望落在李亚杰肩上。
第四跳的305C她顶住压力拿到66.00分,总成绩追到只差基尼5分。
观众开始高喊“加油”时,基尼的教练突然亮出战术板写满红字。
决胜跳的5132D向前翻腾一周半转体一周。
李亚杰的入水控制近乎完美,62.40分引发短暂欢呼。
但裁判长举起记分牌显示总分290.25时,中国助教攥紧了拳头。
因为基尼紧接着祭出绝杀动作5333D反身翻腾一周半转体一周半。
她腾空时脚尖几乎蹭到顶棚射灯,72.00分的炸裂分数引爆澳洲替补席。
308.00的总分牌亮起时,记分系统显示出冰冷对比:基尼整套难度9.4,李亚杰仅8.9。
颁奖仪式上基尼的泳衣闪着新赞助商logo。
这套澳洲体育学院研发的“量子贴合”面料,能减少0.3秒空中翻转阻力。
李亚杰在国歌奏响时低头摸着胸前的银牌,身后大屏循环播放基尼最后一跳慢镜。
技术回放暴露了致命差距。
基尼的入水角度始终控制在85-88度完美区间,而李亚杰有两次接近80度斜插。
更残酷的是基尼第五跳高度达到2.1米,比标准动作高出整整30公分。
混合团体庆功宴的香槟没来得及开箱。
程子龙深夜被拍到加练109C,看台上坐着神色凝重的领队周继红。
李亚杰的教练组围看录像到凌晨,屏幕上定格着基尼入水时纹丝不动的水面。
失冠根源指向动作库更新滞后。
基尼使用的305C升级版在澳洲内部称“袋鼠钻洞”,加入0.5秒转体微调。
中国队使用的还是三年前库里动作,难度分差出0.7导致追分无望。
器材组在赛后迅速打包六块备用跳板。
这些曾在福冈世锦赛立功的器材,在新加坡湿度下出现轻微弹性衰减。
基尼的装备箱里装着三块不同硬度的定制跳板,每块都有激光刻印的湿度适配参数。
陈佳连夜退出即将开赛的女双三米板。
医疗报告显示她右手腕三角韧带二级损伤,绷带裹到小臂的画面登上外媒头条。
当混双冠军陈芋汐抱着熊猫玩偶通过混采区时,陈佳的休息室始终亮着“请勿打扰”红灯。
李亚杰的混采采访被三个问题打断。
记者追问是否因兼项影响体力时,她望着奖牌榜上澳大利亚突然跃居第二的排名沉默数秒。
身后背景板印着某运动饮料广告,代言人正是巴黎奥运击败过中国选手的澳洲名将。
现场摄影师捕捉到戏剧性对比。
同一时刻混合团体金牌挂在曹缘脖子上摇晃,金属边缘倒映着女子1米板领奖台的金光。
看台顶层有位华人老汉举着褪色的伦敦世锦赛应援牌,上面“中国1米板不败”的字迹正在掉漆。
技术台流传着未被证实的细节。
基尼在第二跳结束后,戴上特制骨传导耳机接收实时动作参数。
这套由悉尼科技大学开发的系统,能通过入水声波反馈计算动作偏差。
更衣室里李亚杰的钉鞋沾着未干水渍。
鞋舌上缝着“武汉体育学院”的标识,旁边贴着世锦赛目标贴纸——“305C ”。
但此刻她的储物柜前放着赛事方送来的银牌礼品盒,盖子上贴着“世界第二”的白色标签。
直播解说员翻出历史数据簿。
中国队上次丢掉该项目金牌是2014年喀山世锦赛,当时夺冠的意大利老将已经退役七年。
基尼的教练在新闻发布会上特意展示战术板,角落用中文写着“破壁者计划”。
颁奖仪式结束两小时后。
赛事方紧急更换3米板区域的防滑垫,上面留着陈佳热身时的汗渍脚印。
器材车驶离时,有工作人员捡到半卷散开的肌效贴,胶面还粘着几根染成栗色的短发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