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2023年阿拉伯举重锦标赛上,一位来自利比亚的运动员引起了全场瞩目。32岁的哈桑·阿尔·卡迪尔以抓举147公斤、挺举185公斤的成绩夺得金牌,成为利比亚近十年来首位在国际举重赛事中夺冠的选手。但鲜为人知的是,这位运动员的职业生涯背后,是一段充满血泪的奋斗史。
战火中的训练场
2011年利比亚内战爆发时,卡迪尔还只是班加西一名18岁的业余举重爱好者。"我们的训练馆被炸毁了,教练流亡海外,队友四散逃难。"他在赛后采访中回忆道。但这位倔强的年轻人没有放弃,在难民营里用水泥块自制杠铃,跟着YouTube视频学习技术动作。"有次炮弹落在200米外,我正做着深蹲,冲击波把'杠铃'震碎了。"
沙漠里的奇迹
转机出现在2018年。卡迪尔在的黎波里街头表演举重时,被前国家队教练穆罕默德·扎维发现。"他动作不规范,但爆发力惊人,就像沙漠里未被雕琢的钻石。"扎维说服体育部特批经费,在废弃炼油厂改建的训练馆里,用汽车零件焊接出专业器械。没有营养师,他们就靠骆驼奶和椰枣补充蛋白质;缺乏医疗团队,老教练用传统草药处理运动损伤。
"领奖台上升起国旗时,我听见了家乡的炮声变成礼炮。"——哈桑·阿尔·卡迪尔
改写历史的时刻
今年5月的非洲锦标赛上,卡迪尔带着骨裂伤势完成惊天逆转。当他把198公斤的杠铃举过头顶时,裁判席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——这个成绩不仅打破赛会纪录,更让利比亚国旗首次出现在巴黎奥运会资格赛名单上。国际举联主席评价:"他举起的不只是重量,更是一个国家的希望。"
如今卡迪尔在的黎波里开设免费训练营,器材仍是改装的车轴和油桶。"我想告诉孩子们,"他抚摸着锈迹斑斑的'杠铃'说,"就算世界给你废铁,也能炼成金牌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