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的举办,标志着中日围棋交流史上的重大转折点。这场赛事不仅打破了日本围棋“不败神话”,更燃起了中国围棋复兴的火焰。
回顾20世纪60年代,中日围棋之间的技术差距巨大。1961年,日本围棋代表团访问中国时,55岁的五段棋手伊藤友惠以八轮全胜横扫了中国顶尖棋手。中国围棋界元老陈祖德对此形容为“国耻”。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尤其是在聂卫平和马晓春等棋手的努力下,中国棋手逐渐缩小了与日本棋手的差距。到了1984年,中日棋界达成协议,决定以“擂台制”形式进行对抗,比赛由日本NEC公司赞助,双方各派出8名棋手,随机匹配,败者淘汰。
赛事开始前,舆论几乎偏向日本。《棋》周刊的调查显示,仅有8%的日本观众认为中国会获胜,而中国《围棋天地》也仅给中国棋手20%的胜率预测。日方主帅藤泽秀行甚至放言:“比赛只需到石田章(日本第六位棋手)就能结束,否则我剃头谢罪!”
1984年10月16日,比赛在东京鸣锣开战。中方先锋汪见虹的首战却遗憾落败于18岁的依田纪基,因压力过大,甚至在棋局中流鼻血。然而,接下来的江铸久上演了惊天逆转:他连续击败依田纪基、小林觉、淡路修三、片冈聪和石田章,豪取五连胜,成功将日本顶尖棋手小林光一逼出赛场。
小林光一登场后,局势急转直下。这位日本“十段”冠军如同秋风扫落叶,连斩邵震中、钱宇平、曹大元、刘小光、马晓春等六位中国棋手,令中方仅剩主帅聂卫平孤军奋战,而日本队则保留小林光一、加藤正夫及藤泽秀行三位顶尖棋手。此时,日本媒体已提前策划好了闭幕式流程,中国观众则陷入绝望。
1985年8月27日,聂卫平身着红色印有“中国”字样的运动服,以背水一战之姿出征热海。赛前,他立下誓言:“我要赢两目半!”在与小林光一的激战中,聂卫平凭借对手的失误,以2目半实现逆转胜利。紧接着,他又以4目半的优势击败了“天煞星”加藤正夫,直逼日本主帅藤泽秀行。
1985年11月20日,在北京体育馆座无虚席,中央电视台首次直播围棋赛事。聂卫平与藤泽秀行的决战持续了整整7小时20分钟,最终,聂卫平以3目半的优势取得胜利。当裁判宣布结果的那一刻,全场沸腾,藤泽秀行兑现诺言剃发明志,而中国围棋的“国耻”时代也由此结束。
这一胜利不仅超越了体育的范畴,聂卫平的十一连胜被称为“聂旋风”,与女排三连冠相提并论,成为改革开放初期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。围棋从冷门运动转变为全民热议的话题,“围棋热”在各地如火如荼地掀起,为中国后续培养常昊等世界冠军打下了基础。
这场赛事也推动了世界围棋格局的剧变:1988年,围棋领域的新赛事如应氏杯和富士通杯相继诞生,中日韩“三国演弈”时代正式拉开帷幕。正如聂卫平所言:“中日擂台赛的举办为中国围棋的发展提速了整整几十年。”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