体育文化专栏

随着中国足球不断追求国际化发展,越来越多的年轻球员选择走出国门,寻求更高水平的锻炼机会。2025年,留洋热潮依然在足球圈中持续升温,而徐新的一番话为后辈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。近日,徐新在接受《上观新闻》采访时,深入分享了自己从青训到一线队的留洋历程,强调“机会合适时,留洋一定要趁早”。

从青训到一线的跨越:早期适应的关键

16岁加盟马竞青训营,徐新回忆起初到马德里的生活:“吃、住、学都安排得很好,基本没有问题。刚到时,语言不通,陌生感很强,但我性格还算开朗,很快就融入了球队。”他的努力与适应能力,使得他在马竞青训体系中逐渐崭露头角。2010年加入青训,经过五年的磨炼,到了2015年,他得以跟随一线队训练,迈出了职业生涯的重要一步。

留洋要趁早:马竞训练无压力的背后

徐新坦言:“当我第一次跟随西蒙尼的队伍训练时,虽然一队球员都非常强大,但我并没有感受到太大冲击。”他分析,早期在青年队积累的对抗经验,让他更快适应了一队的节奏:“在B队时,训练强度已经很高,打下的基础让我在面对欧洲顶级球员时更加自信。”他强调:“如果没有前期的积累,年轻球员很难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。”

理性看待留洋的挑战:现实比想象复杂

然而,徐新也提醒后辈:“留洋并非一帆风顺。马竞一线队的非欧盟球员名额有限,竞争异常激烈。”他举例:“当时我面对哥伦比亚和巴西的国脚,想要获得出场机会几乎不可能。”他建议:“除非你比对手更优秀,否则难以获得青睐。”同时,他强调:“如果没有充分准备,出国拼搏可能带来心态上的巨大压力。”

健康道路更稳妥:不应盲目冒险

徐新总结:“出国留洋,要选择有保障、体系完善的路径。孤身一人面对异国生活,吃不好、住不好、训练跟不上,心态很容易崩溃。”他鼓励年轻球员:“在国内展现自己,或许更稳妥。只有充分准备,才能在海外舞台上站稳脚跟。”

留洋虽是许多年轻球员的梦想,但徐新的一番话提醒大家:**趁早行动固然重要,但更要理性规划,确保每一步都走得踏实稳健。**你认为,未来中国足球的国际化道路,是否还需要更多像徐新这样的“理性留洋者”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